一、验收前准备工作规范
在浙江智慧电梯验收前,建设单位需完成三项核心准备:核对电梯物联网装置(包括传感器、通信模块等)的型式试验报告,确保符合《浙市监特〔2021〕9号》文件要求。需接入浙江省智慧电梯平台完成设备备案,生成唯一的电梯身份编码。要组建由电梯制造商、安装单位、物联网服务商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,这个跨专业团队是保障智慧功能完整性的关键。
二、硬件设施验收标准解析
硬件验收重点检测四类设备:轿厢内的智能终端需支持紧急报警、故障播报等基础功能,其声光报警装置的有效距离应达到15米以上。井道传感器安装要符合间距标准,如平层感应器的误差不超过±5mm。电梯困人检测装置的响应时间必须≤30秒,这个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应急救援效率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所有设备外壳防护等级需达到IP54标准,以适应浙江地区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。
三、软件系统联调测试要点
软件测试阶段需完成三大验证:通过模拟故障测试验证预警系统的灵敏度,包括超载、门异常等12种常见故障场景。数据传输完整性测试要求历史记录保存周期不少于3年,且与省平台的时间戳误差在±2秒内。用户最关心的电梯运行状态显示功能,必须实现实时数据更新且延迟不超过10秒。测试过程中发现数据丢包率超过0.5%时,需要立即排查网络传输模块问题。
四、智慧监管平台对接规范
与浙江省智慧电梯监管平台对接时,要特别注意三个技术细节:数据加密必须采用SM4国密算法,视频流传输需符合GB/T28181标准。电梯运行数据需包含15项核心参数,特别是每日启停次数、平层精度等关键指标。对接完成后需进行72小时压力测试,确保系统在访问量突增时仍能保持稳定。如何验证对接成功?最直接的方式是查看平台能否自动生成电梯健康度评估报告。
五、验收文档与整改闭环
验收文档必须包含五类材料:物联网设备合格证明、系统测试报告、平台对接确认书、维护保养协议以及应急预案。对于常见的整改项,如视频监控清晰度未达到1080P标准,整改后需重新进行夜视环境测试。特别提醒建设单位要保存好调试日志,这些数据在后期质量追溯时具有法律效力。最终验收通过后,电梯物联网数据将实时纳入"浙里梯智"应用场景。
浙江智慧电梯验收是保障电梯数字化改革成效的关键环节,从硬件安装到数据对接的每个步骤都需严格执行地方标准。建设单位应重点关注物联网设备兼容性、数据传输稳定性等核心指标,通过建立多方协同机制确保智慧功能完整落地。随着验收规范的持续完善,浙江省正在构建全国领先的电梯智慧监管新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