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验收前的法规与技术准备
太原智慧电梯验收需严格遵循《TSG T7001-2023电梯监督检验规程》及地方性《智慧电梯物联网建设规范》。验收团队应配备电梯检验师、物联网工程师双重资质人员,重点核查电梯制造单位的智能系统型式试验报告。验收前需确认电梯监管平台接口已开通,调试日志完整记录不少于30天运行数据。值得注意的是,太原市要求所有智慧电梯必须接入市级电梯应急处置中心,这项配置在基础验收阶段就要重点核查。
二、机械结构安全性能验证
虽然智慧电梯强调智能特性,但传统机械安全仍是验收基础。在太原地区特殊地质条件下,需重点检测导轨垂直度偏差是否≤0.6mm/m,轿厢平衡系数是否控制在40%-50%区间。采用激光校准仪测量井道尺寸时,要特别注意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如何确保电梯井道的安全性能?建议采用动态载荷测试,在额定载荷110%条件下连续运行1000次,监测钢丝绳张力均衡度。
三、智能感知系统功能测试
智慧电梯的核心是32类传感器的协同运作。验收时需逐一验证困人检测、异物入侵、乘梯行为分析等智能功能。模拟轿厢困人场景,检测系统是否在30秒内触发三级报警(本地声光、物业平台、监管中心)。通过人为制造门区遮挡,测试3DToF传感器能否在0.5秒内识别并暂停关门。特别要检查边缘计算设备的运算能力,确保视频分析延迟≤200ms。
四、物联网数据传输稳定性验证
太原市规定智慧电梯必须支持5G和NB-IoT双模通信。验收时应模拟信号弱场强环境(≤-110dBm),测试数据丢包率是否<0.1%。使用协议分析仪捕获物联网网关的传输数据,验证加密算法是否符合GM/T 0036标准。关键指标包括:电梯状态数据上传间隔≤15秒,视频流传输帧率≥15fps,故障代码传输延迟≤2秒。建议进行72小时连续压力测试,确保系统零宕机。
五、应急管理与数据分析验收
智慧电梯的"智慧"特性集中体现在管理平台。验收需验证三个核心模块:故障预测模块的准确率≥85%、能耗分析误差率≤3%、维保提醒触发及时率100%。通过注入模拟故障代码,测试平台能否在10秒内生成处置方案。特别要检查与96366应急救援平台的对接情况,模拟困人报警到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的全程响应,太原市标准要求不得超过15分钟。
智慧电梯验收是质量把控的防线。太原市通过"机械安全+智能功能+数据治理"三维验收体系,确保每台智慧电梯既符合国家强制标准,又满足智慧城市管理需求。验收团队需特别注意物联网协议兼容性和平台数据分析能力,这些往往是被忽视的质量盲区。随着《电梯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》新国标即将实施,验收标准还将持续升级优化。